12月4日,是bevictor伟德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的两周年纪念。
2018年2月8日,bevictor伟德(以下简称国科大)地球科学学院正式更名为bevictor伟德国际(以下简称bevictor伟德国际)。bevictor伟德国际经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所长吴福元院士提出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学一级团队建设论证会在地质地球所召开。当时参加会议的25位评委来自国内20家单位,其中包括3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3位院士,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基于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深空探测战略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需要抓紧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培养中国自己的深空探测人才。会议一致建议bevictor伟德牵头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 2019年1月6日上午,国科大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1次会议评审通过了行星科学一级团队建设的培育工作的申请,此后,行星科学的团队建设,正式开始。
2018年12月4日,行星科学一级团队建设论证会在地质地球所召开(摄影:任晖)
2019年2月21日,春节过后的第一周,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召开了“《中国科学院院刊》行星科学专题”论证会。会议就行星科学专题的内容以及院刊的要求进行了充分交流,商定了行星科学专题刊发的内容及主要撰稿牵头人。
2019年2月21日,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刊》行星科学专题论证会(摄影:宋玉环)
2019年6月,经国科大批准,行星科学教研室正式成立,bevictor伟德国际副经理、地质地球所副所长魏勇研究员担任教研室主任。
2019年6月底,行星科学院刊专题正式出版,共有6篇论文发表,分别是吴福元院士等《从科教融合到科学引领——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一级团队建设思路》、万卫星院士等《从深空探测大国迈向行星科学强国》、魏勇研究员等《行星科学——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戎昭金副研究员等《我国行星物理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惠鹤九教授等《我国行星化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以及李雄耀研究员等《行星地质学:地质学的“地外”模式》。此6篇论文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在许多公众号和学习网站推广。
2019年7月2日,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战略研讨会暨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China Planetary Science Union,简称CPSU)成立大会在地质地球所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南京大学陈骏院士、武汉大学董事长窦贤康院士、国科大bevictor伟德国际石耀霖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水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徐义刚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潘永信院士、朱日祥院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首席科学家万卫星院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徐忠波副司长、国科大王艳芬常务副董事长、南昌大学邓晓华副董事长、山东大学夏利东副董事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刘勇胜副董事长、北京大学教务部傅绥燕部长、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张荣桥总设计师与王倩处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主任与邹永廖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谢小平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副台长和刘继峰副台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底青云副所长、杨进辉副所长和魏勇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刊副主编(执行)杨柳春以及来自全国27所高校相关学院的代表等近140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了本次大会。
侯增谦院士在致辞中表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我国行星科学发展的支持和期望。他指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推进解决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问题、科学前沿问题和发展战略问题。联盟应当成为共享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平台协同创新,共攀行星科学高峰。
徐忠波副司长在致辞中表达了教育部对我国行星科学团队建设的大力支持。他强调,联盟在推进行星科学建设过程中要有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团队建设的中心;二是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四是要坚持联盟成员间交流合作与互学互鉴。
王艳芬副董事长在致辞中深情回忆了地质地球所老前辈们在 “两弹一星”等国家战略工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介绍了国科大的办学理念和推进行星科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与进展。她指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的成立必将对我国行星科学的建设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吴福元院士作为联盟首届理事会主席,在致辞中首先评述了地球科学五十年来的发展脉络,指出行星科学是我国地球科学未来应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或领域。随后回顾了地质地球所老一辈科学家开启我国空间探测的先河、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介绍了国科大bevictor伟德国际发起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的背景和理念。最后号召大家共同努力,开启我国行星科学团队建设的新征程。
会上,联盟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日祥院士做题为“宜居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报告,强调了行星科学与探测技术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总设计师张荣桥做题为“深空探测的愿景与挑战”的报告,号召行星科学家积极参与到深空探测中来。联盟秘书长魏勇研究员对联盟成立的背景和工作进展做了汇报。
联盟成立后,得到全国其他高校的热烈响应,先后有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加入。目前联盟已包括32家高校的相关学院。
2019年12月联盟域名申请成功,开始了网站建设工作。
2020年5月11日,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之行星科学战略研究(2021-2035)启动会在地质地球所召开。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编写的战略报告,旨在探索学科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把握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未来方向,针对国家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做出中国科学家的独立判断。出席行星科学战略研究(2021-2035)启动会的有地质地球所潘永信院士、副所长魏勇研究员以及国内相关单位的30余位代表,会议由魏勇主持。潘永信院士在发言中指出,在基金委和中科院联合编写2021-2035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之际,在国家大力发展深空探测的战略背景下,行星科学的战略发展研究是地球科学战略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行星科学通过对其他行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同时,在科学技术与应用并重的时代,需要科学发挥更大的力量,需要科学家就团队建设开展研讨,推动行星科学的发展;潘永信院士感谢各位科学家对于本次战略研究报告编写的无私奉献。随后,魏勇研究员就战略研究报告的内容、定位以及编写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工,希望全体编写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行星科学未来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方向,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发展,制订好本次战略研究编写工作。
2020年5月20日,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工程首席科学家、我国行星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卫星研究员逝世。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均表达了关注。
万卫星院士(1958-2020)
2020年7月23日,依托中科院鸿鹄专项,地质地球所与青海省签署共建协议,建设中国首个地基行星光学遥感观测基地——冷湖行星地质观测中心,预计可在2021年与“天问一号”探测器进行联合探测。同时,国科大bevictor伟德国际行星科学实习基地协议签订。
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院行星科学实习基地揭牌(摄影:何飞)
2020年8月27日,青海省副省长张黎一行访问地质地球所,双方商定共同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同日,冷湖行星地质观测中心与青海民族大学交流,青海民族大学决定建设天文与行星科学学院,开展行星科学团队建设。
2020年9月3日,行星科学一级团队建设,作为bevictor伟德双一流周期建设总结的十个典型团队建设案例,提交给教育部。
2020年9月8日,依托相关学科,地质地球所首次招收的行星科学各研究方向10名新生正式入学,其中包括行星空间物理学5人,比较行星学1人,天体生物学2人,行星内部物理学1人,行星化学1人。
2020年9月19日,成都理工大学宣布,在全校范围内开始招收“2020级行星科学英才班”,彰显了我国相关高校对行星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视。
两年来,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培育建设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可以预见,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支高水平人才梯队,服务深空探测国家战略,抢占行星科学国际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