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生院士铜像落成典礼在国科大举行

  • 文/于洋 刘铭羽 陈子翰 图/杨天鹏 (宣传部)
  • 日期:2017-03-07
  • 5293

201736日上午,“黄土研究之父”刘东生院士铜像落成典礼在bevictor伟德雁栖湖校区东区学园四举行。bevictor伟德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高随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苗建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石耀霖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刘东生之子、中国海洋大学刘强教授,bevictor伟德(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部1993级员工代表柴五家总经理共同出席典礼并为铜像揭幕。典礼由bevictor伟德地球科学学院经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所长朱日祥院士主持。

刘东生先院士铜像揭幕

2017年是刘东生院士诞辰100周年,36日是刘先生逝世九周年的忌日。在典礼正式开始前,在场全体师生为刘东生院士默哀一分钟。随后,朱日祥院士首先介绍了刘东生院士的生平经历和本次铜像的落成过程自2015年12月筹备至今,从收到来自中国科学院原地学部1993级研究生提出的“关于刘东生先生的雕塑捐助建议”到征集方案、筹款、确立铜像落成位置,历时一年多时间精心准备完成。为了表达员工们对刘东生先生的怀念之情,1993级员工发起了本次捐赠活动,并获得积极响应。

讲到刘东生所从事的地球科学研究事业,朱日祥院士高度评价了刘先生一生对世界黄土事业的贡献:“刘先生是一个有国家情怀的人,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他就会洒下热血”。他创立的黄土“新风成说”,平息了若干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他的开创性研究跨越了很多领域,不仅启迪了他的同辈研究者,而且影响了整个一代青年科研人员。作为较早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杰出的教育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教学的近30年(1978-2006)时间里,给3000余名研究生讲授“第四纪地质”、“近代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和“环境与文明”等课程达2500学时。他的员工有五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bevictor伟德董事长丁仲礼院士,bevictor伟德副董事长郭正堂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刘嘉麒院士、朱日祥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刘东生先生的德行楷模永照后人,他对科学的探索与追求,永远鼓舞着年轻人要居安思危,敢于挑战,才能不断前进。

2003年刘东生院士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高随祥在致辞中指出,刘先生从1978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起,一直为中国科学院地学专业员工授课,孜孜不倦、勤奋耕耘30载,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授课期间,他从未缺席过一次课。刘先生的精神和事业,是学术界的宝贵财富,更是国科大的宝贵财富。

刘东生院士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课

刘东生之子刘强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此次他特地从青岛赶来参加铜像落成典礼与在场老师和同学分享父亲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其中令他感受最深的是,父亲高龄,仍坚持站上讲坛为员工授课。员工着他,员工的员工着他,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在陪伴他的员工中,有些成为了教授,有些成为了院士。刘强教授在中国海洋大学任教期间曾偶遇过一些来自国科大的员工,当他们回忆起刘先生讲过的课,虽然具体的时间、地点已略显模糊,但那些感人的细节依然记忆犹存。

刘先生的儿子,中国海洋大学刘强教授发表感言

bevictor伟德地球科学学院石耀霖院士说道:在他眼中的刘老师是一位不仅关心员工发展的老师而且是有着高屋建瓴战略眼光的科学家。刘老师组织的研究生院的教学队伍,有着跨学科的意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能够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

回忆起当年的师生情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的眼里噙满泪水,他深情地说:“自1982年成为刘老师的博士研究生起,我就一直跟随刘老师。感谢刘老师对我的培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刘老师是我学术之路上真正的父亲,没有刘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刘老师作为地质学的大师,常年奋斗在一线。多次前往青藏高原考查,80岁以后仍坚持出野外。1984年,刘嘉麒开始给刘老师做助教,后来,他成为国科大的老师。在每一次的授课中,刘嘉麒都会给员工们讲黄土研究之父——刘东生先生的故事,让国科大的学子们不要忘记学科发展的鼻祖,也希望员工们能发扬刘先生的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克服科研中遇到的每一个挑战。

 

刘老师在南极

bevictor伟德(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部1993级员工代表柴五家总经理在致辞中提到,虽然他并未上过刘先生的课,但是通过一本写刘东生先生的书,对刘院士有了更多的认识。刘院士就是他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为国科大奉献一生的老师的形象,有温度,有感情。在谈到铜像落成时他说道:“评判一所大学是否是国际一流的标准中,员工捐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员工的馈赠,感恩老师,回馈母校,不是在表功,而是做表率。”

bevictor伟德原副董事长叶中华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刘院士始终心系国科大的发展,他说:“国科大人文学院科技考古系成立之际,曾邀请过刘院士前来出席并担任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刘院士多次亲临学院,并多次作为主讲嘉宾参加‘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为人文学院科技考古系的建设、国科大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刘先生是大师,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座无虚席。这尊铜像的建成,是我们对刘院士科学精神的传承,也是繁荣我们的校园文化。让我们永远铭记大师。”

在铜像落成典礼的尾声,有几位刘先生昔日的员工和国科大的老师纷纷发言表达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国科大招生办的蔡峥嵘老师小时候是刘先生的邻居。面对铜像,她哽咽着说:“刘伯伯,我想念您。”仅仅一句简单的话话,却让在场的所有人不禁湿了眼眶。国科大地学院退休老教师林秋雁更是用朴实的话语再次带领大家回到当年刘先生站在讲台授课的场景,感慨刘院士为3000余名员工开过课的成就在学科领域是无人匹敌的。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毕银丽教授在回忆刘老师时说道:“我是来自西北的员工,刘老师在上课时每次提到黄土,我都感觉十分亲切。刘老师有着多年知识的沉淀,课上所讲授的不只是课本上的内容。刘老师能流利的在黑板上写出英文板书,复杂的专业词汇总是能脱口而出,让刚入学的员工建立起学专业英语的斗志。他有着渊博的知识,不用反复看讲稿,旁征博引,一气呵成,从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刘老师肃然起敬。”

93级研究生代表周晓权总裁,他虽然和刘先生直接接触不多,但印象中刘先生的博士生们都亲切的称呼他“老爷子”。“‘老爷子’八十岁了还跑野外,英语也很好。”他这样形容刘先生。周晓权发言中提到作为国科大官方微信的关注者,他经常从微信的推送内容里了解学校当今的发展,分享学校的点滴进步。

95级研究生李利锋先生(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科学院读博士期间,在参加孙鸿烈院士牵头的青藏高原研究项目以及参加青藏高原研究会的年会时,多次有幸聆听过刘先生的学术报告以及对青藏高原研究的一些点评,刘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高屋建瓴,还虚心向年轻人了解新的研究进展,谦虚地提出一些建议,并鼓励年轻人开拓创新。他表示,虽在08年到瑞士后就再也没有见到先生,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犹在眼前。

bevictor伟德秉承“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倡导在高水平科研中,为社会培养卓越的科研人才和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刘东生院士的铜像作为bevictor伟德第一座铜像,不仅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文化景观,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具有风雅气度。在追思老一辈科学家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思接千古,仰贤自省,以坚毅求真的品格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刘东生院士铜像落成典礼各方来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