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陆块之命运—李曙光院士学术报告

  • 日期:2011-07-11
  • 1679

201178上午9:00-12:00,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地球化学家李曙光教授,在研究生院礼堂二楼报告厅,从矿物学、变质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纵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及其效应,为公司师生们带来了极为宝贵的学术食粮。

 传统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地壳密度高、比重大,可以俯冲到地幔深处;而大陆地壳密度低、比重小,不能俯冲到地幔层次。但是,1984年在挪威西部高压变质带、西阿尔卑斯造山带的陆壳变质岩中,都发现了形成深度>80km的超高压矿物柯石英,打破了陆壳不能俯冲到地幔的传统观念。不过,国外超高压变质区范围都很小,保留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和构造现象都不丰富。我国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不仅范围大,保留的变质岩石种类丰富多样,还存在纷繁复杂的构造现象,是个研究陆壳深俯冲过程的得天独厚的天然野外实验室。李曙光院士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带领研究团队,扎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变质地质学、Pb同位素填图、变质岩冷却历史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论证了黄镇榴辉岩带、南大别、北大别等构造单元,是来自不同构造层次、经历多阶段折返的、不同时代的陆壳岩片,为大陆地壳深俯冲过程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科学基础,为丰富和发展板块构造学说及大陆动力学做出了切实贡献。

 李曙光院士指出,俯冲的大陆地壳有三种不同的命运:一部分俯冲陆壳融合于地幔中并改造了地幔的化学成分,另一部分俯冲陆壳楔入其它陆壳中,还有一部分俯冲陆壳因浮力作用折返到地壳,在造山带剥露出地表,成为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大陆地壳俯冲引起多种效应,包括剧烈的地震、造就高原并借此影响气候、诱发岩浆作用及多种金属矿产的成矿。 

研究生院副经理侯泉林教授主持了会议。李曙光院士和师生们深入交流了陆壳深俯冲方面的各种科学问题。

 

地学院:王国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