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地球科学进展系列正式落下帷幕

  • 日期:2010-11-02
  • 1533
北迁的梅雨冲淡了北京严酷的夏日,伴随着阵阵掌声,2008年地球科学进展系列报告在玉泉路礼堂正式落下帷幕。 本次系列讲座历时六天18个学时,邀请了广州地球化学所的5位专家,依次从大地构造、古环境、冰川相变、构造力学、地幔柱以及板块构造等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奉献精彩的讲座。系列报告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选课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专业,本届的选课人数更是惊人的达到了263人。 首先登场的是许继锋教授,他为两百多名地科学子讲述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许教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再一次到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课程。报告中,许教授结合自己实地考察的实践向同学们讲述了青藏高原研究的重要意义,他时刻不忘激励同学们参与青藏高原的研究中,希望大家能提出更新更有说服力的观点,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最后,他给大家带来了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整场报告,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 继而,任钟元老师介绍"夏威夷地幔热柱的成分不均一性以及在热柱内的部分熔融作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夏威夷地幔柱并非具有如前人广泛提倡的成份分带现象(同心圆状分带或Kea-,Loa-左右分带),而是再循环的古老洋壳物质在由下地幔来的物质构成的地幔柱中随机分布着。任博士渊博的学识及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同学们听课听得津津有味,获益不浅。 单业华教授给大家介绍了古应力反演与应变分析的基本手段和国内外最近进展,尤其重视数学方法在构造分析中的的运用。在报告中,他还向同学们强调创新对于科研的重要性,GooleEarth的灵活用运以大构造看小构造的思路令各位同学大开眼界。单教授的标新立异,都给各位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茂双研究员就“冰的高压相变”给同学们作了一场精彩报告,报告内容令同学们耳目一新,使同学们对冰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冰的高压相变主要原理是利用低温高压红外光谱测量技术,对氢键分子固体冰的相变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确定冰VII-VIII-X相图,得出分子相冰VII和VIII向非分子相冰X转变的红外光谱证据。宋研究员授课认真负责,课堂上他会不断给同学们提问题,启发同学们不断思考。 孙卫东教授分将自己的报告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专业内容——从板块构造、火山活动、俯冲构造介绍了元素在板块俯冲过程中的性质,继而应用到中国东部岩石圈演化;第二部分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如何做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孙教授结合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求学经历和马普所的研究经历一步步引导同学们如何做好科研工作:如何做一名员工?如何从导师那里真正的学到东西?要学会了主动学习,而不是等着老师提醒,学会主动发现问题,主动与导师沟通。 最后,孙教授用五个字概括了做好研究的本质“德、明、定、活、悟——德:品德优秀;明:自知之明;定:百折不挠;活:开阔思路;悟:百思得解。”精彩的报告在同学们掌声中结束,也为本届“论坛”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地学院:武昱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