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7日(周二)15时20分,教学楼607教室里时而传出阵阵笑声,讲台上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哺乳动物牙齿异化过程”,联想至日常生活中小孩子替换门牙时“漏风”的常识;讲台下员工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聆听老师的专业讲解,并禁不住偷偷地数落自己的牙齿,回忆小时候的漏风经历。 这是《第四纪哺乳动物》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一幕,为同学们授课的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的同号文研究员,主要从事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和有关进化理论问题研究,主持了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号文老师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学术热点综述文章15篇、科学译作4篇、科普文章10余篇。 同号文老师受地球科学学院邀请,首次在研究生院开设《第四纪哺乳动物》课程,主要介绍第四纪哺乳动物的演化史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包括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环境意义、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绝灭原因及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探讨、北京周口店遗址群介绍、中国第四纪犀牛和长鼻类的演化等10个章节的内容,适合古生物学、第四纪地质学、进化生物学及史前考古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系统地了解第四纪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探索哺乳动物受自然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规律,对人类制定科学发展战略以与自然和谐共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同号文老师温文尔雅,语言风趣。在讲授悠久而古老的专业知识时,不仅结合自己曾经在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研究机构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还联系“人类究竟起源于哪里”、“中西文化差异从何时开始”等社会热点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同老师都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并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打成一片,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引起同学的极大兴趣。 地学院:陶千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