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怎样当好研究生”----矿物学家叶大年院士做客地科讲坛

  • 日期:2010-12-15
  • 1405

新一期地科讲坛开讲啦!

1211晚,人文楼教一阶,气氛热烈、座无虚席,连教室门口、过道都站满了来听报告的同学。矿物学家叶大年院士应地学院员工会的邀请走进地科讲坛,为研究生院的同学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地学院员工会有幸邀请到了研究生院副经理侯泉林教授来主持报告。

为了这次报告,叶院士精心准备了二十页手稿。一开场叶老就说:“研究生院是科学院的黄埔军校,是中国最好的研究生院。”如此的肯定与激励获得了在座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叶院士以十句话寄语研究生院的同学们:

首先,叶老告诫大家,“研究生最重要的是立志,要有雄心壮志”。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立志的重要性,“有雄心壮志,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接着,叶老以自己当年在地质大学学习时的故事做例子,告诉我们,“持之以恒,有雄心壮志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不要好高骛远,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小的目标达成了,才可能有大成就。

“书上说的东西不一定都对,用怀疑的眼光去读书,看文章”,叶老回忆起当年钱伟长先生对他的教导。针对书上有不对、不足的地方,要用怀疑和审视的眼光去读书,这样会收益颇多。

叶院士向在座的同学发问,当研究生是为了什么?他认为,研究生要有创新,要学会找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学习,单纯吸纳别人的知识成果,就只是拷贝,那样只能做5元钱的光盘,永远不能出现有贡献的创造。“不做价值5元的光盘,学习的目的是创新”。他以如此生动的比喻告诉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要深入分析思考,取得自己的真知灼见。

“知识就是力量,课题(Problem)才是科学家的财富”。在此,叶老主要针对研究生如何选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必须学会如何选题。

紧接着,他又不无风趣的讲,“不要研究洪秀全有没有胡子”,这是没有意义的,即使花力气知道了为什么,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作为研究生要做些有价值的问题,鸡毛蒜皮的问题不要选,选的题目不可太大无边,亦不可方向模糊。

叶院士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做事的一种方法,就是“先投入战斗,而后见分晓”。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只想不做,要投身到行动中去,在干中调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最后,叶老对广大研究生充满希冀地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学们领会到了叶老对大家前途的期望,作为中科院的研究生深感责任之重。

接下来,由侯泉林教授主持,在场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叶院士提问。同样,他以其幽默精辟直率的语言给予了充分详尽的回答。

一位70多岁的老人站了2个多小时,为大家作报告,耐心回答问题。叶老严谨治学的风范和谆谆的教诲必将留在科苑学子的心中。

 

期待下一期地科讲坛,期待下一位大家的智慧人生!

 

地科讲坛简介:

地学院员工会地科讲坛自069月以来,先后邀请了石耀霖院士、汪集旸院士、朱日祥院士、刘光鼎院士、赵文津院士等名家讲座,内容涉及不同地学分支学术内容及科研方法,学术精神及科学素养,科研人生及地科哲学等。诸多员工仰山而奋进,乐水而前行,受益良多。

报告内容:总结现在科研新人的所思所感所惑,员工所感兴趣以及希望得到指点迷津的内容主要:

1.学者的人生经历

主要学者结合自己的多彩人生,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而学习多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中国的科研现状及科研环境

内容宽泛,例如国家科研政策,中国地球科学的国际地位,地球科学面临的问题,学术不端行为,中外地学教育培养差异等等。学者可根据自己的感受,畅谈对于中国科研现状的感想。

3.地科哲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内容主要是,学者从事具体科研工作总结出来的学术思想,方法论等,也包括地球科学的社会哲学部分。

 

叶大年简介:

叶大年院士,1939生于香港,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开拓了结构光性矿物学的新领域,并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该领域的专著《结构光性矿物学》,在中国首先开展玄武岩岩浆在不平衡条件下结晶作用的研究。

 

                                 地学院:李照阳 供稿